大连开物承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邮箱:zhjk@jukungroup.com
地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东路129号
邮编:116600
电话:+86 411-39263312
传真:+86 411-39268817
营口市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
区位分析理论是研究产业空间动态分布规律的理论,它涉及到众多行业的多种影响因素,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依据。营口市作为辽宁沿海发展战略的中间核心城市,其工业化的主导行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日益显现吸纳劳动力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带动系数高及经济拉动作用大等优势,在营口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着。本文主要结合区位分析理论等来研究营口市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发展问题,具体分析了营口市相关产业的现状,包括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本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世界汽车的产生开始于1886年,德国人的奔驰三轮汽车专利被批准。而我国真正的汽车大发展始于1991年,到2006年的15年时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翻了近20倍,年均增幅达23.3%,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分布较为不平均,与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和意大利等相差甚远,处于轻度粗放型阶段,但已接近集约化生产。
营口市自2001年以来,汽车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营口市委市政府也从发展环境、地方政策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予以支持,以德国马勒发动机零部件为代表的多家企业,以及下游市场销售、广告、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道路交通以及金融、保险等项目上充分发挥汽车产业特点,使本市在做大、做强汽车相关产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地理学中区位分析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在19世纪末提出产业区(Industrialdistric)的概念开始,人们开始重视这种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区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相互间有生产商和客商、供应商以及竞争对手等的合作与链接,且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相连。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概念的明确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tter)1990年提出。[1]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从工业区(集聚经济)的角度阐述了集群成长的模式,他认为集群式发展模式的成功有强化了劳动力市场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利于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提高了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基础设施共享,减少经常性开支项等诸多优势。[2]
向美日一样,德国作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汇集了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众多品牌,慕尼黑(上巴伐利亚地区)和斯图加特(及海尔布隆地区)经济与汽车的密切联系。在卡塞尔的大众公司工厂为当地吸引了无数的供应商。汽车产业集群对提升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我国跨国汽车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纷纷投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逐渐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出现了汽车产业区的雏形。
东北地区各省都有核心汽车企业,吉林省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黑龙江省哈尔滨哈尔滨轻型车厂和著名的哈飞汽车。在辽宁省沈阳大东区汽车制造业产业集群有自主品牌的中华轿车及德国宝马、美国通用、日本丰田、日本三菱等国际汽车巨头,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1999年落户于营口市的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是一家德国马勒(全球五百强)独资的汽车配件生产商,注册资本$5,700万,公司的主要产品发动机主件活塞、活塞环、轴瓦、连杆凸轮轴等,主要供应市场有国外日本(Subaru、Kubota)、欧洲(Psa、Peugeo)、美国(Polaris)等,国内市场有大众、奔驰、三菱等汽车零部件。其中活塞一个产品2013年年产1,100万支,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近7个亿人民币。
该公司拥有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团队,零部件工业采用模块化、系统化、电子化的生产方式,全球采购、全球供应的全球竞争新模式。在给营口带来了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予最新的管理理念、高效的工作方式,新的形势下马勒营口公司这家具有15年合资独资经营历史的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2008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平稳地发展7.5%左右,从汽车人均普及率看,美国汽车普及率高达每千人890辆,基本是饱和状态。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58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135辆/千人),是国际公认的汽车普及期。2013年中国国内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799.9万辆和171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7.0%。营口市2013年六大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729.9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9%,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汽车类零售额37.0亿,比2013年增长37.4%。2013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179136辆,比上年末增长8.6%。按营口市人口230万计算,每千人拥有78辆私人汽车。市场处于急剧上升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有效市场需求,这些因素必将拉动营口汽车市场的销售、保养维护及零部件等方面的发展。
1.营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区位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1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
一轴带多点的发展现状,以马勒为轴心,带动下游相关企业飞速发展。利用营口老工业基地原机床设计制造的优势进行中小型冲压模具、压铸模具的开发制造,在机械制造、机械加工、钢铁等基础工业能提供很好的产品研发和服务。同时积极拓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即二级配套企业,使汽车产业链环环相扣,向纵深扩延。
营口理工大学、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本专科院校能培养和培训一大批适合汽车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以及汽车贸易服务业、维修,零部件及信息服务等需要的专业人员。
企业也积极加强自身科技实力,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着力于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程度。
1.2资金和产业政策扶持优势
2013年末本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10.7亿元,比年初增加21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99.7亿元,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金环境和充足的资金保障。财产险保险公司18家,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20.0%。
拥有国家级的开发区、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同时享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开发开放战略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三大国家级战略的一系列政策。营口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五大500亿元产业集群”其中老边区汽保工业园为重点发展区域,打造汽保设备产业集群及以盖州环城工业园为重点区域,打造汽车配件产业集群。通过合理布局,形成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积极融入中国乃至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之中,汽车零部件工业支持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