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开物承作新闻
CONTENT US  联系我们

大连开物承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邮箱:zhjk@jukungroup.com
地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东路129号
邮编:116600
电话:+86 411-39263312
传真:+86 411-39268817

 

加工故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5月15日,商务部投资促进局杨依杭副局长一行前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座谈,与协会王琴华副会长及相关部门人员就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杨依杭副局长首先介绍我局的主要工作职能及希望能与协会开展的合作内容。他表示,2012年底,我局在调整部分处室工作职能,在5个产业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分别为资源能源、机械产业、工业品与消费品、信息技术、服务业,希望在扩大投资促进广度的同时能够在行业方向上更加深入,更加有针对性。

   他指出,近年来,资源能源产业“走出去”发展迅猛,占我国企业走出去总规模的重要比重。如何更好的为这些企业服务,做好资源能源领域投资促进工作,是我局重点考虑的课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是汇集我国有色金属领域优势骨干企业的专业权威的行业组织,我们非常希望能与协会在共办行业活动、加强投资政策宣讲、编制投资促进报告、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海外合作区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充分透彻的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更好的指导我们投资促进工作实践。

   王琴华副会长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杨依杭副局长一行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情况与现实需求。

   在“引进来”方面,有色金属外资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比重较少,且业务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以金属加工行业为多。据协会统计,外资企业数占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总数的4.8%,外资企业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5.8%。虽然外资企业数量占比不大,但由于这部分企业多为产业下游企业,且产品普遍附加值较高,出口额占比却达到21%。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选矿、冶炼技术已经居世界领先,但下游深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西方一些国家、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管制和封锁,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引进方面存在很大障碍,一些技术洽谈二十多年仍不能取得进展。希望商务部门能够在双边、多边商贸活动中,更加注重技术、人才方面的引进工作。

   在“走出去”方面,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次于能源项目的境外投资,在保增长、稳外需、调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短缺,使企业将更多的寻找国外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资源民族主义日益加剧,部分国家频繁出台了禁止有色金属矿石出口的政策,这些情况促使更多企业将生产环节向国外转移。对此,协会也确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在“资源控制力、市场影响力、技术引导力、文化感召力”四个方向上着力,引导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稳步有序的进行对外投资合作。

   王琴华指出,在积极发展势头的同时,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在国家层面尚缺乏整个行业“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企业在投资决策中走弯路、交学费的现象突出。二是项目审批程序还不够精简,周期较长,影响项目推动进程。三是对于企业走出去的相关鼓励政策掌握运用不够。有色金属企业除几家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外,民营企业数量较多。由于上述鼓励政策往往分属不同职能部门,较为分散,企业或是由于不了解,或是由于觉得申请程序繁琐,申请成本太高,最终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鼓励政策。四是国际环境不够宽松。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限制性措施和政府审查的风险都有所增加。此外,由于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少国际化人才,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政策、文化、风俗缺乏了解,使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通过深入交流探讨,杨依杭副局长与王琴华副会长一致认为,双方在各自领域拥有丰富的优势资源,今后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初步达成四方面的合作意向:
1.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投资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2.建立服务平台,为有色企业“走出去”提供权威的信息咨询服务,有效防范风险;
3.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组织以有色金属投资为主题的高端投资促进活动;
4.针对企业“走出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编制有色金属年度投资促进报告或国别投资指南。